守护心灵 健康成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然而如何将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到每一位同学心中,仍是一道难题,为了使“整体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我校开展了“关注心灵健康,共筑和谐校园”系列教育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基本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同学们造就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主题班会
各班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讲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过班会活动的开展,不仅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也进一步营造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讲座中同学们与积极互动,热情洋溢。最后,老师为同学们分析总结了多种解压方法,并分享了呼吸与放松调节法,睡眠管理,控制情绪的心理实战技巧。调节情绪,做自己的主人!
心理健康拓展活动
学校开展以“穿过自我意识的时光隧道”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拓展活动。整个活动现场氛围十分活跃,每位同学都全身心投入。培养了学生客观对待他人评价,用积极的心态接受评价;同学之间互相帮与鼓励,使得友谊、相互信任和团结协作意识在每位同学心中默默生根发芽,更进一步增进了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使同学们更加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心理漫画活动
对学生而言,心理漫画是无形心理状态的外在影像,它的创作既是自我探索、自我认识的一种途径,又能诠释对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同学们用漫画创作的形式艺术性表达现实生活,作品内容既真实客观,又温暖治愈。治愈心灵创伤,励志向上,朝向美好。诠释学生个人对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关注心理健康现象,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和家长潜移默化的熏陶。今后学校会继续开展心理教育工作,让每位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用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中小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是我校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2、保持健全的人格。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4、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5、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品质和外部条件过于敏感和担忧,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从而感到沮丧和无助。在高中生中,自卑心理往往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度评价和自我否定。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对抗或拒绝主流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心理现象。在高中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价值,但又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种种限制和压力,因此他们常常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常见的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问题、自我认知的变化等多种挑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
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心理中的情绪,尤其是在高中生这个年龄段。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自我认知的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并开始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成就和优势。
厌学心理
厌学是高中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可能表现为对学习的热情降低、对学校和教师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动力等。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近一半左右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五分之一左右。
(三)原因分析
教育高压
父母过高的期望值给孩子带来的焦虑感。
家庭不和谐
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远大于正常和谐幸福的家庭。
家庭暴力
家庭与社会是青少年获取攻击性行为模式的重要来源,孩子的不良行为形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危害于社会。
校园霸凌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了十个省市五千多名中小学生32.5%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6.1%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网络成瘾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已接近10%。
缺乏沟通
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不畅,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之一。
焦虑
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焦虑来源包括:学习压力约32%,同伴关系约25%,亲子关系约18%,师生关系约10%,自我接纳约10%,其他约5%。
抑郁
最新数据统计,青少年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在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其中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
(四)如何纾解
呼吸放松法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思维转换法
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能量发泄法
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加以合理宣泄,才能调节机体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倾诉、哭泣、运动、大喊、绘画等。
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1)解除抑郁
选择欢快、自然、舒缓的音乐。建议听《步步高》、《彩云追月》、《旱天雷》和二胡独奏《光明行》、《江南好》等。
(2)克服焦躁
选择一些引导思维趋向宁静、缓解压力的音乐。如琴曲《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二胡曲《汉宫秋月》、《云水禅心》等。
(3)解除疲劳
可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如《牧童短笛》、《假日的海滩》、《十五的月亮》等。
(4)治疗失眠
多听节奏少变、旋律缓慢、清幽典雅的乐曲。如《摇篮曲》、《二泉映月》、《小桃红》等。
(5)消除紧张
考试前建议听一些轻音乐,消除紧张情绪。如班德瑞《雨的印记》、《寂静的山林》、《风的呢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