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专业到双元制
一个名校毕业生的职业转型之路
近日,长沙融城理工学校传来一则令人瞩目的好消息:
来自哈尔滨的青年曹博禹,凭借在该校获得的低压电工证与歌德B1证书,成功踏上了通往德国的求职之旅。这位曾经吉林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成功转型为技能型人才,其经历成为中德双元制教育衔接的一个典范案例。
“大学毕业后,我发现历史专业对口岗位有限,薪资和工作节奏与预期存在差距。” 曹博禹坦诚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困境,”美加澳新等国家的求职和学习费用高达30万-50万元,远超我的经济承受能力。德国双元制提供的‘零学费+月补贴’模式,让我看到了低成本实现职业升级的可能。”
这种 “花费少、机会多、有保障” 的技术移民路径,成为他选择融城理工的核心动因。作为长沙兴才教育有限公司旗下专注双元制教育的实施载体,融城理工学校与德国ABASYS教育集团(位于萨克森州的 5 所职业院校联盟)已建立两年深度合作,其德国双元制培训项目获湖南省教育厅、人社厅高度认可,为学生提供从语言培训到职业资格认证的全链条服务。
为系统性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融城理工学校与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携手,优化其“德语+德国认证资质”的课程体系,项目不仅涵盖歌德语言证书考试辅导,更融入德国企业文化、职业礼仪等实用内容,为学生赴德发展提供全方位语言文化支持。
服务国家战略
职教出海助力双边经贸发展
执行董事石剑先生强调:”在未来几年内,将有一大批像曹博禹这样的学生赴德学习工作,他们不仅是个人职业梦想的追求者,更将成为发展湖南与德国,乃至中国与欧盟双边经贸关系的中坚力量。”融城理工学校通过深化国际职业教育合作,正积极为地方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校企联动保驾护航
从签证获批到企业对接的全链条支持
据了解,曹博禹此次获得的 “机会卡” 签证并非正式双元制培训签证,其核心价值在于赋予持有者在德寻找企业及双元制培训岗位的合法居留权。”
对此,曹博禹满怀期待地表示:“这正是我选择融城理工学校的主要原因,我相信学校的举办者石凯先生将能帮助我对接德国当地企业,利用学校的海外资源网络解决最关键的就业渠道问题。”
目前,曹博禹已完成国内驾照考试,正全力练习驾驶技能以适应德国工作需求。”电工职业经常需要独立驾车前往客户现场,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快融入当地工作节奏。” 他计划于 10 月初启程赴德,开启为期 9 个月的企业对接与岗位匹配流程。
曹博禹的成功案例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语言基础与标准化职业技能相结合,便是通往全球化就业市场的通行证。
融城理工学校将继续优化其“德语+德国认证资质”的课程体系,致力于为学员提供更多对接双元制教育与企业资源的平台。
此次曹博禹的成功获签,正是该校践行“技能立身、国际赋能”办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选择融城理工的四大核心原因
德籍华人引双元制入湘
学校投资人石凯先生是在德国旅居了37年的归国华侨,德国企业资源丰富,职业教育情怀深厚。他致力将被世界上公认为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引入湖南,惠及三湘父老。双元制教育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基石是学生半工半读,实现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强调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两个环境中交替学习,以获得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
从评估学生条件、到开展定制化的语言培训、材料准备到面试辅导、申请企业和职业学校、到抵达德国之后的三年陪跑,全流程服务。
专业紧缺,课程国际同步
学校重点打造的”德国职业双元制教育项目”涵盖口腔修复工艺、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等紧缺专业,其教学标准同步德国 ABASYS 教育集团课程体系。
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参加相应培训后可以继续攻读学士学位。德国双元制代表了职业教育的世界最高水准,职业资格认证欧盟认可,可以在不同国家工作,学生毕业即成为国内德资企业争先恐后想拥有的技术人才,学生也可以轻松在德国就业,工作2年后即可申请德国绿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曹博禹一样,选择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而像融城理工这样的拥有国际化背景的职业教育机构,会在连接国内外市场、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